English

预测未来比创造未来更可贵

1998-1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至今还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到阿尔温·托夫勒这个名字和他那本《第三次浪潮》,虽然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接受了信息化的太空寓言,但总觉得书中描绘的生活图景离现实的中国还太过遥远。然而生活进步的浪潮却使你不得不惊讶:人类正面临巨大的飞跃,信息科技正风驰电掣般地在我们身边行进,这一切都将带来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

个人诠释历史

埃瑟·戴森,一位精力充沛、沉浸IT领域15年的“数字时代女先知”,携带着她的新作《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来到中国。

1983年后,哈佛大学毕业的戴森购买了一份专业行业通讯的出版权,并重新命名为《发表1.0版》。当时正是PC机的英雄时代,而戴森俨然就是蓬勃兴起PC工业代言人,最早发表的文章中就有关于微软——一家刚开张不久的小公司的报道与评述;8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1.0版》的报道重点开始转向软件,深入预测并评析了电脑业潜在的发展趋势。同时戴森还主办了年度计算机行业会议“PC论坛”,主旨是为IT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场所,诸多顶尖人物如比尔·盖茨都是论坛的常客,更让人惊异的是PC论坛已多年不谈论PC,这预示着计算机工业将要超越PC阶段。

然而戴森本人既非技术天才,也不是直接控制公司或巨额资本的的大亨。在整个80年代的PC英雄历史中,戴森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为新兴产业摇旗呐喊的传媒人士,而进入90年代网络的“凯歌行进”中,戴森已经成为对整个IT业界以及发展趋势的举足轻重的领导者与预言家。她成功的关键在于敏锐地洞察行业的变化趋势,并且通过她掌握的传播工具宣传新思想,毫不夸张地说戴森的经历也就是IT产业崛起壮大的诠释,恰如布罗克曼在《未来英雄》中对戴森的评价——“模式识别高手”。

由此笔者想起不久前有人撰文指出中国今日IT媒体即将由新闻时代而进入分析时代,而未来发展前景必然是洞察时代。的确,“今天,洞察比分析更为重要。”(管理大师彼特·杜拉克语)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必然需要理论的思考与前瞻性的预见,为产业乃至整个信息时代辨析方向,“一个民族要站在当代思想的高峰,一刻都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在今天知识经济喧嚣尘上的时候,戴森的个人传奇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中国也正在呼唤自己的IT评论家,呼唤自己的“未来英雄”。

网络是一种观念

Internet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100个人,恐怕每个人的理解与回答都不会相同。“目前Internet还仅仅是人们接发信息的一个平台,但将来它会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也许正是这一大胆断言,促使戴森在1997年秋天推出了她的这第一本(整整酝酿了15年)的著作,也就是充满着奇思妙想而又典雅睿智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实质上它是戴森主编的电脑专业通讯《1.0版本》的一种延伸,也是一个巧妙的隐喻,意味着思想的升华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永远处在不断变化、进步之中。在《1.0版本》中,戴森对网络空间的最初预见充满乐观,或许还有点天真。现在展现我们面前的这本《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则显得更加全面、明智。成书的本身就应验着戴森的理念:一种灵活性与从错误中学习的观念。

“像美国旧日的西部边疆一样,Internet是由其成员开发出来的。严格的说,Internet是一个技术媒体,用所谓的Internet协议将一整套通讯线路和交换设备连接起来。如果使用设计或建设的语言来描述,不妨把它视做一所房屋。不同的是,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潜在的家。它不仅包括已有的Internet,还包括其他通过专有系统连接起来的网络与计算机。”戴森用她那典型的戴森风格向我们娓娓道来。不同于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中对未来技术社会人类理性的悲叹,比之尼葛洛庞帝“把比特推向大众,即使是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的思想,戴森更加深信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不会把我们带入一个一尘不染的数字化乐园,但如果我们行动无误的话,网络会使人性和人类的多样化得到张扬。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自身命运、在地方社区和全球社会中重新定义公民身份的机会。它也把自我治理、自主思考、教育后代、诚实经商以及同其他公民一起设计我们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的责任交给了我们。对大多数人来说,上网是为了寻求新的精神享受,找到适合自己的宽松自由的虚拟社会,但权利与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的,戴森谆谆告戒我们“个人要为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这就是自由的代价。由此,一种“诚实、公开、有责任心,视名誉为生命的文化”应运而生。

网络是一种新观念的塑造,新价值观的产生,正如同无数谈论Internet的出版物指出的那样,它像一个刚刚开启的潘多拉魔盒,一柄美丽与邪恶共存的双刃剑。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创造人类幸福的工具,特别的是这把工具还刚刚成形,还在不断变化、发展,还渴望着千千万万的人去参与、铸造——网络的崛起终于使我们既有机会、也有权力去开创我们希望赖以生活的新的准则,再也不必像近百多年来追随别人的文明模式亦步亦趋。

因特网属于上台表演的人

从本质上看,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到价值观,由于有了网络使人们获得了更宽广、自由的获取渠道,人类本身也不断加速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今天人类知识的总和不是数量惊人的数据,也不是塞满了书籍的庞大图书馆,信息是流动的过程,信息的价值体现在活动中;网络之上内容是情境,是活动,或者是人际关系,是社区;构成互动元件中可任人取用的文字与图像不是内容,内容是互动的品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特网上的价值,将来自服务、经挑选的内容、其他人的参与,以及品质的保障,也就是说——知识的处理和服务将增值,知识性的资产本身将贬值,而信息的价值就在活动中。

戴森认为,必须创造知识财产,而后寻找具有新意的方式运用之,把它当服务、当表演、当过程。因特网的未来,属于那些视因特网为演出空间,同时能上台表演的人。

这样一本充满真知灼见的著作现在就以中文形态摆在人们面前,也不免让人感到时代与时间的催促——对每一个将进入新世纪的人来说,绝对不能把“数字化”等同旅途中的一次艳遇,它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生存状态,一股加速度的内驱力,如果拒绝它,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才能获得的尊严和价值。

“我们改变世界的速度总是快过改变自己,因此我们总是把过去的习惯应用于现代。”──在变化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我们谁也付不起落伍的代价;可人们往往习惯于站在今天看历史,而戴森则教你站在未来看今天,因为“创造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预测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